印度全球药房解读司拉德帕Seladelpar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作用机制与联合用药
发布时间:2025-09-04
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(PBC)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,其核心病理机制为胆汁酸代谢紊乱引发的肝内小胆管损伤。司拉德帕(Seladelpar)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PPARδ(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)选择性激动剂,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为PBC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。
作用机制:三重调控胆汁酸代谢与炎症
司拉德帕通过激活PPARδ受体,从源头抑制胆汁酸合成关键酶CYP7A1的表达,使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过程减少40%以上。这一机制在动物实验中得到验证:大鼠模型显示,司拉德帕治疗后胆汁酸合成酶活性降低约40%,肝内毒性胆汁酸蓄积显著减少。同时,其可上调胆汁酸转运蛋白BSEP和MRP2的表达,增强胆汁酸从肝细胞向胆管的排泄能力,缓解肝内胆汁淤积。
在抗炎与抗纤维化方面,司拉德帕通过抑制NF-κB通路降低TNF-α、IL-6等炎症因子释放,并下调TGF-β等促纤维化因子表达。III期RESPONSE试验显示,治疗12个月后,司拉德帕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(ALT)水平较基线下降16.7%-23.4%,而安慰剂组仅下降4%,证实其直接减轻肝细胞损伤的作用。
联合用药:优化UDCA应答不足患者的疗效
对于一线药物熊去氧胆酸(UDCA)应答不足或不耐受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(PBC)患者,司拉德帕的联合用药策略显著提升疗效。RESPONSE试验中,94%的患者在接受司拉德帕(10mg/日)治疗时联合使用UDCA,结果显示:
生化应答率:62%的患者达到ALP<1.67×ULN且较基线下降≥15%的复合终点,远高于安慰剂组的20%;
ALP正常化率:25%的患者ALP恢复至正常范围,而安慰剂组为0%;
瘙痒缓解:基线瘙痒评分(NRS≥4)的患者中,司拉德帕组第6个月评分较基线下降3.2分,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1.7分。
此外,司拉德帕与UDCA联用未增加药物相互作用风险。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,UDCA不影响司拉德帕的AUC或Cmax,且两者代谢途径独立,可安全联合使用。
特殊人群用药: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剂量调整
对于代偿性肝硬化(Child-Pugh A级)患者,司拉德帕仍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。RESPONSE试验亚组分析显示,该类患者ALP降幅达35%(-121.4 U/L),与非肝硬化组(-43.5%)疗效相当,且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。然而,失代偿性肝硬化(Child-Pugh B/C级)患者禁用司拉德帕,因其可能因药物蓄积加重肝损伤。
司拉德帕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,商品名:LuciSelade,如需用药,可在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:www.ingpharma.com下单。www.ingpharma.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,若有疑问,可咨询印度全球药房客服。
